2017年1月31日 星期二

流言終結者- 只要用上偏心框,輪子的剛性一定會比沒偏心框的好?

如題…………………………………

有的車友會覺得用上偏心框"輪子的剛性一定會比較好"
假設能取得的編輪料件都一樣的話,那的確是的

但若能設計出不同的花鼓,搭配不同的幅條,就會有完全不同的效果
這也是輪子的奇妙所在

這是VITTORIA Qurano 46 : 2014 Bora Ultra 35 : TU44零式 後輪側向剛性的比較
38.3N/mm :  42.25N/mm : 49.95N/mm


這三個輪子中,只有VITTORIA Qurano 46用的是偏心框,剛性是最低,重量反而是最重
(三者一樣都是管胎框,一樣是2vs1編法,但能做出的剛性卻非常不一樣)

Vittoria的官網也載明,這輪子的剛性只是在中間水平,其實廠商很清楚,自己的輪子是偏重哪個性能,不是隨口說說的!!

經過實際的治具量測,讓我們更能深入了解一個輪子!

2017年1月27日 星期五

2016年末檢視

今年的最後一日,檢視一下:

最值得慶幸的事,就是將 "TR22 零式" 從構想狀態,一步步克服難關,到最終量產,並能得到廣大車友的回饋
一切的一切讓小索覺得,一整年的辛苦都都值得了

以前的小索車騎的好,拿牌對我來說真的不是太困難(只要好好練),也因此自稱為"車狂"
心中住著一頭野獸,像Hunter x Hunter 中的西索,極度嗜血,不停的自我挑戰也向強者挑戰
山在那裡………

而人隨著年紀的增長,就會有其階段性任務要完成
把自己對騎車的熱情轉移到輪子的研發上,收起狂傲之心

有車友問說:小索你現在的輪子就很好騎?為何還要開發新的輪子呢?
小索:像我們這種爬坡者,體重都是很輕的,很容易找到足夠剛性且輕量的輪子
但是這種輪子對體重重的人就不適合,而我們體重不到那,可能永遠也無法感覺得出來剛性上的差異!


目的就是為了要做出輕量極具剛性的輪子,符合大體重的人需求

不斷向市面上各家輪組廠學習,去蕪存菁

研究遍你能看到的各種輪子,從中學習寶貴經驗

用大廠檢視輪組的方式來檢視自己的輪組
MAVIC告訴大家如何檢測輪子的側向剛性


小索做的側向剛性測試,早不下百組

聽聽高手對輪子的論點,用極嚴謹的測試去驗証其正確性!

大廠的輪子不見得會是最好,有名望的人說的話也不見得是對的,真相該是要"自己"測試出來的,不該是聽(看)來的


如此一來,得到的成果將會是令人滿意的
車友的主觀感受,品牌愛好者請手下留情
最後祝大家新年快樂,一年比一年更好


2017年1月12日 星期四

輪子的剛性重量比

在比較輪子的剛性時是直接看量測的剛性值大小,但這其實有個盲點在,因為在一般情況下輪子愈重,剛性就會愈好
這時只看剛性值稱不上對一個輪子的性能做客觀的判斷剛性高,但若重到不行的輪子,其實並不被一般人所喜愛

圖源:CHC;TU44零式 後輪 的側向剛性圖(推力5-26kgf - 偏移量mm),設計得宜的輪子做出的曲線就會是線性的

前些日子在FB剛好看到有人提出剛性/重量 比值做為判定輪子的一個性能參數
關於這點小索其實蠻認同的,今天就以手邊能取得的輪子來做個比較:

(相關的測試過程可在以下的連結中查到)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rBEQJKF-mgIS7ss4eVm5T6-GUwJmuURX
上述只有 TU44零 式、 Bora ulitra 35 為全碳管胎框、其餘皆為鋁框


由上述的測試我們可以得知:
一、前輪對比後輪非常容易達到高的剛性重量比

二、全碳的管胎框擁有比鋁框更高的剛性重量比,所以用在高強度比賽非常適合
一個輪子若是剛性好、重量輕;攻擊時會有非常即時反應力-這或許稱的上驅動性能

三、09--->15-16年的Fulcrum Racing Zero我們可以看見是重量下降,剛性提升;這也是大廠的製輪理念
同樣套在小索的輪子上也是一樣 從早期輕量化的"2011 XR200 + BITEX R13 + Aero424"到現在的"SOLE TR22零式";剛性重量比大幅提升 42.95-->59.56 提升39%

四、Fulcrum Racing Zero 用上的是鋁幅條,而TR22 零式用上的是傳統鋼幅條
許多人有著刻板的印象,認為:鋁幅條、碳幅條剛性表現一定會好上傳統鋼幅條?
但在實際的治具測試下,TR22零式的剛性重量比也的確好上Fulcrum racing zero;同樣都是用鋼幅條的 XR200與 TR22零式,剛性重量比也有不小的差距
這其實是在印證小索之前所說:輪組是個系統性的東西,好的輪子應該架構在各個零件的搭配上,不該僅僅是把各個零件組合起來

當然單以剛性、重量不能完全判斷一個輪子的性能,小索看過許多國內外的文章,據我所知至少有以下幾種:
1. 剛性  (側向剛性扭轉剛性)
2. 重量  (輪重轉動慣量--不同的輪重會有不同的轉動慣量)
3. 風阻
這也是一般普遍所認同輪子性能的判斷方法
上述這些其實在小索一年前的文章中都有提到,有興趣的人可以看看

培林阻力?(這值通常是很小的而且可調預壓的培林有著不確定性-培林調緊阻力就大、培林調鬆阻力就小,所以少人在討論)


圖源:ZIPP官網; 陶瓷培林 在50km/h下對比 一般培林 約可省去 0.8W功耗 ,這是非常昂貴的選擇


2017年1月3日 星期二

扭轉剛性治具量測 - 後篇

這是CHC做的扭轉剛性表,輪組的年份未標明(不同年份的輪組會有不同的剛性)

經過上一篇的介紹,這次來實際的量測
在這段期間小索取得幾組輪子來做比較:
2015 Fulcrum racing zero、2014 Campagnolo Bora Ultra 35、MAVIC Cosmic SLE、Roval花鼓手編輪、Powertap GS手編輪、DTSwiss 350 手編輪、BARTIME手編輪、TR22 零式


Bora U35, Racing Zero 21 支幅條;可稱的上是大廠輪組中最大的花鼓耳

DTSwiss 代工 Roval 花鼓 24 支幅條,具有特殊棘爪咬合機制:Star ratchet
Powertap GS、DT350,同為DT製作,最大的差異是Powertap GS鼓耳非常大
皆具有特殊棘爪咬合機制:Star ratchet
MAVIC Cosmic SLE 20支幅條
Bitex R13 中規中矩的一顆花鼓

Bartime 花鼓,擁有坊間最大的花鼓耳

SOLE 零式 各方面經過優化的一對花鼓
測試過程的每段影片記錄在下面,並將結果列成表:
https://youtu.be/t5BqmfikukU?list=PLrBEQJKF-mgIe6fhCCH_qQnJyX1lnImPZ

推力值單位為N;記錄偏移值1、2、3、4、5mm 的推力值
同樣的偏移值下,推力值愈大代表有愈高的扭轉剛性

測試結果圖型化,由上至下為扭轉剛性高至低


借由扭轉剛性治具的量測,可解答小索心中的許多疑問:
一、1、2名的"SOLE 零式","SOLE 零式"Strong"差異是在幅條上做加粗,但在扭轉剛性上並沒爆發性的成長

二、Campagnolo Bora ultra 35與Fulcrum racing zero,兩者的框高(35:27mm)與幅條材質(鋼:鋁)皆不相同;但是可做出幾乎完全相同的扭轉剛性;可見鋁幅條對輪子扭轉剛性的表現上並沒有比傳統鋼幅條強上多少

三、Powertap GS,Roval,DT350皆是DT的Star ratchet系統,但在扭轉剛性的測試上皆沒辦法拿到最高分,而且彼此結果差異極大,所以可推得結論:棘爪的咬合點數量增加對扭轉剛性沒有太明顯的幫助(比方Campagnolo 三爪與DT 18爪)
左圖為Campagnolo 三爪,右為DT Star Ratchet



四、"彎頭式幅條"與"直拉式幅條"的差異:"Bitex R13":"DT350","彎頭式":"直拉式"幅條兩顆花鼓耳的大小是相近的,測試的結果也是相近的;借此可得出彎、直頭幅條對扭轉剛性的影響不大

五、MAVIC Cosmic SLE的扭轉剛性敬陪未座,代表著決定扭轉剛性大部份是在幅條的支數與編法;當然直拉式花鼓編法是固定的,也就是花鼓的設計大大掌控扭轉剛性



"SOLE TR22 零式" 還在理論構想初期就想要盡可能做到面面俱到,而在成品的治具測試與路測各方面的確沒讓小索失望
雖然在扭轉剛性測試中拿下最高分,但小索思考一個問題:真有需要這麼高的扭轉剛性嗎?

這就是要實際路測,功率計記錄了功率扭矩的關係圖;請看下圖藍點的部份
這張圖是小索爬坡時所做的圖
Avg power(平均功率): 304W
Avg crank torque(平均扭矩): 34.7N-m
Avg rpm(平均轉速): 84

304W功率並不低平均扭矩34.7N-m是指作用在踏板(曲柄)上;經過大盤與飛輪齒比的轉換
假設是
50/25T --> 17.35N/mm
34/28T --> 28.58N/mm
上述就是一般人能踩出的平均扭矩,其實並不高

那何時需要高的扭轉剛性?
最輕的齒比,轉速帶不上來,踩踏無法順暢回轉時,就會做出高的扭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