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1日 星期一

來聊聊斷幅條、斷鋁頭這件事

斷幅條,算是一個輪子最常碰見的狀況

首先我們先說幅條會斷在哪個地方?
依小索的經驗幅條最容易斷的是頭、尾2處
這還蠻合理的,因為頭尾兩端受力是比較大的
斷頭示意圖

斷尾示意圖

但有些廠輪用的鋁製幅條,像跑零…,小索較常看到是斷在中段打扁的部份
判斷可能原因是因為該幅條為特規料,本身頭尾都有加粗;中段反而是打扁最薄的部份
長久使用下反而中段打扁最薄處是個弱點


那幅條斷了輪子會發生什麼狀況:
一、輪子一定會有明顯的偏擺
每支幅條的拉力在100kg上下,斷掉之後少了100kg的拉力,輪框一定會有明顯的偏擺
斷左側的幅條往右偏;斷右側的幅條往左偏

二、幅條會在外面甩來甩去(當然有也噴飛的可能,端看鼓耳的設計)
這是合理的,但還有一種可能會被搞混,不是斷幅條而是斷鋁頭(銅頭)
前幾日有位車友來維修,說幅條斷了,一看之下原來是斷鋁頭
斷鋁(銅)頭
這兩者都是斷在靠近框的地方,最簡單的分辦方法就是:
鋁頭斷了會有另外一截還在幅條上
幅條斷了並不會有鋁頭在上面,通常是整個牙紋被折斷的
上為斷鋁頭,下為斷幅條(牙紋消失)

那幅條或鋁頭斷了當下該怎麼處理?可否繼續騎呢?
當然若你斷在四下無人、找不到救援的地方,也只能繼續騎
要繼續騎行需先克服二件事:
一、如之前所述,斷掉的幅條若在外甩動、要先想辦法固定;可以用膠布、橡皮筋、雜草…任何你想的到的東西跟別支正常的幅條綁一起

真找不到東西纏,用破壞式的方式把斷的幅條纏在好的幅條上也行
二、斷幅(鋁頭)條後,輪子會有偏擺,可能會磨到夾器、車架
當下就是要自行評估了:
若會磨到車架,但叫救援很麻煩;那就自行評估磨到車架這件事是不是你能接受的!

很多人耽心繼續騎輪子會不會崩解,壞的更嚴重…之類的,以小索自身的經驗是不會
但還是要盡早回家處理

找誰處理呢?這部份小索的對各家的輪子看法是一致的
東西售出後是要負責保固、保修的,找誰買就理應找誰處理
若對方的服務您不滿意……等,再找您自身認可的技師來處理

為何會斷幅條、斷鋁頭
撇開輪子設計、編輪上的不良導致早夭(比方輪子的張力不平均、沒做足)
金屬材料有疲勞壽命存在的,不斷的使用下總有一天是會斷裂的
當然使用者會不會碰到斷裂的那天?跟使用者的習慣,存放的環境………或者是材料本身都有關,這沒有一定的

而我們生產商最簡單的確認方法就是做疲勞測試,輪子的疲勞測試之前談過多次:負重跳塊測試

可以增加負重、增加走行時間,來確保自身產品的耐用度高過業界標準
做完測試輪子也半殘,傷本~~~
經過上述測試後,輪子要在保固期內出問題我想已經低許多!
但是否就真萬無一失?

小索舉個例子,曾有位破百的車友拿了MAVIC入門的輪子來給我維修,原因就是後輪傳動側的幅條斷掉,其實騎沒幾個月

該車友說:之前買了一組一模一樣的輪子,騎了1、2年都好好的,但沒想到這組幾個月就出狀況了……………

是的,因為還是些不確定性因素;像上述的例子看來就是幅條本身疲勞強度有問題
可能是該批的幅條在製程上有問題,或者是原料本身就有問題
所以"通常"配合的廠商是愈有經驗、愈知名的愈穩定
當然找大廠配合最基本的就是 量&價

斷幅條、斷鋁頭的維修?需要整輪更換嗎?
這也是小索最常聽見的:斷一支整輪換掉
在這邊小索給個建議:若是斷一支或是斷一顆鋁頭;可以先只換那一個,後續再觀察看看會不會再斷

以鋁頭(銅頭)來說,再斷的話可以考慮換整輪的
以幅條來說,再斷的話就考慮換整輪(前輪的部分);單側(後輪的部分)

為何會有這種差異呢?
以框煞來說,前輪是一個長度,後輪的左右側長度不同
三種不同長度的幅條,是被分批製造出來的
本身在使用上的受力情況下、製程上、或更有可能是材料的品質上有所差異
進而導致有不同的使用壽命
所以連續斷同一長度的幅條,小索傾向判定材料的壽命已經到了
當然上述討論,指的是材料本身疲勞壽命,編輪品質或輪子設定上的問題
皆不在上述討論範圍內

而上述只是個人經驗上的建議
實際上要修一個還是修整個,決定權還是在車友自身
畢竟成本、收費、後續體現出來的耐用度皆有所不同

接下來就是消費者最關心的保固條款,每家廠商規定都不同,以小索來說,
一年內非人損,免費維修到好(煞車皮、煞車邊與軸承皆為磨耗品不在保固範圍內)
超過一年或第二手買家,一律保修處理;
當然保固要做到兩年或三年也不是不行,但成本就會反應在售價上
也有車友打趣的說可否來個終身保,就怕到時車狂之家倒閉後就要想辦法浴火重生
終身保修倒還行,只要小索還在車界打拼的一天~~

2020年5月6日 星期三

環島 58小時 - 前篇(出發前的準備)

環島這件事,小索年年掛在嘴上,但一直沒付諸執行

2008年時金融海嘯,放了個無薪假;既然時間已經有了那就計劃來個"五日環島"
第一天從台北出發到花蓮,但經過蘇花時的狂風暴雨,雨水夾帶土石,在小索的眼前從山坡上衝刷下來,我被當場的景象嚇傻了~~~

到了花蓮,立馬買了自強號坐車回台北

仔細想想至今已12年頭過去,雖然環島的路線我幾乎都騎過,但從沒單次繞台灣一圈
我的心中總是有著那一絲的遺憾
這兩年來努力的鍛練自身的體能,更換不同的胎種與輪組選出最適合自己的裝備
長途騎乘配速,為自身能力的評估
TR22 零式 陶瓷版+無內胎;前燈、後燈、手機架、行李包、打氣筒
裝備上皆已到位,人呢?
在4/19 的騎乘,12hr內完成 塔塔加+阿里山;大大增強了信心

小索心想……以現在的狀態或許3日60hr內就可環島一圈
住個2晚:台東一晚、宜蘭一晚;白天好好看風景、晚上充份的休息;不勉強
就4/25-27三日吧,在自己的生日4/27請一天假應該不為過!
避開連假的時間,不要去人擠人,訂房也便宜!

朋友問我說:環島是有計畫的嗎?

既然說要走,就要有充份的準備,一次完成到位
==================================================================
介紹一下裝備,讓有要環島的人參考一下
裝在車上的有:
1. 前燈 - 因為每天碰到夜騎的時間不會太長,所以選個亮度夠的即可
2. 後燈 - 警示用,基本裝備
3. 手機架 - 這其實也是小索車上的基本裝備,長途騎行把手機架著,查路線,目的地的距離、爬升都方便
4. TR22 零式 陶瓷批覆 搭無內胎 - 這是小索的配車輪,陶瓷批覆的好處是雨天的制動力非常的"即時",不像碳、鋁框會有比較大的延遲
前輪搭GP5000TL已使用超過6000km沒發生過破胎的狀況(裝後輪倒是破過一次)
maxxis high road tubeless用在後輪也超過4500km,砂石地、水泥地、產業道路……都騎過,它的防刺似乎還比GP5000TL更勝一籌;且這兩條胎的路感非常舒適,用來環島是最合適的!
5. 水壺:車架上2支、背後1支;當時環島時的氣溫大多都在30℃內,1hr喝1支;3hr休一次是剛好的

裝在行李包的有:
T恤x2,內褲x2,外褲x1,車衣x1,襪子x1、長袖排汗內衣、防風背心、薄風衣、防曬乳
手機充電器、心跳帶充帶器、燈具充電線、夾鏈袋(裝手機防水用)
內胎x2、補胎片、挖胎棒、打鏈器、4/5mm內六角板手、鏈條油、抹布、隨車打氣筒
信用卡(提款卡)、健保卡、現金、乳清蛋白2份
休閒鞋


車衣/褲是天天洗的,所以其實沒必要多帶一件車衣
考量到可能會下雨,整個環島的路線海拔最高約500m,預估一下最低的溫度可能在15度左右
那 "長袖排汗內衣+車衣+防風背心、薄風衣"這四件穿在身上肯定是夠用的
(這部份車友可以按當時的氣溫、自身適應性去調整)

休閒鞋我是帶這雙,重量~300g而已,壓扁塞包包不佔多大空間

關於修車工具:經小索高里程實測過的無內胎,要破胎的機會已然不高
但小心駛得萬年船  2內胎+補胎片+挖胎棒+隨車打氣筒
即便破了還有內胎可換再破還有補胎片
而每天早上出門小索都會補個胎壓,打氣筒是必需的
雖然它小小的,但它是落地式的而且還有胎壓計,實測0-100psi約90秒;重量~200g
應該強過許多電動的

打鏈器選攜帶式的,鏈條油也帶1灌小小的,夠用即可
反正只有三天,一切精簡化


最後把東西都裝進行李包,加起來其實不重的,大約2.5kg
這種行李包是固定在座桿跟座墊上,當然沒法很牢固,搖車時會有晃動的感覺
所以要把重的東西放內側;衣服…之類軟的東西放外側
但小索看上的就是它輕便好安裝,且IPX6防水(可防大雨)、不用擔心下雨砂石濺到車衣車褲上
還可多帶支水壺,如下圖
南方澳
上述這些裝備都是日前有使用過,有親測過的,已經盡可能避免無法預期的意外發生
是的;充份的準備,一次完成到位


路線選擇
三日環島,平均一天是300km,考量到第一天是最有力的時候,所以至少要翻過壽卡到台東
本想說騎到金崙或太麻里就好,但朋友說台東熱鬧多了也不遠,想想也是,就直接到台東市
下述是三天的里程規劃(注意是有爬升量的,不是100%準確但有其參考價值)
台中市-->台東市,規劃363km;實際到住宿點370km

台東市-->礁溪,規劃292km;實際297km
礁溪-->台中市,規劃234km;實際230km
住宿的問題:
也很簡單,就打開google map,搜尋"住宿"
自行選擇:入住時間,房價


小索這是先看好,但怕時間上沒法確定,所以是騎到最後可以確定到達時間時再訂房
當然因為我去的日子非連續假日,所以這麼操作是沒問題的
這就請各位車友自行評估了!

一切準備就續,就期待出發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