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7 SOLE TR22 零式 |
看名稱是只差一個字,但是用的料是不同的
"TR22 Classic"用的是坊間常見的公版花鼓,用上較粗的幅條補足剛性上的不足 (註一)
其TR22框體是有鑽背孔,需要用密封襯帶來完成無內胎系統(同DTSwiss RR21的做法)
![]() |
需用密封襯帶來封孔 |
"TR22 零式" 用的是私有設計的"零式"花鼓,為了達到耐用度提升而用上負重能力更高的培林
整顆花鼓是用7075鋁製成,並經幾合上的優化,即便用最輕量的扁條也能讓輪子達到高剛性其TR22框體是無背孔的,完全不需要裝襯帶即可完成無內胎系統(同 Fulcrum racing zero 2-Way fit)
![]() |
無背孔設計,免裝襯帶 |
這樣一說 TR22 Classic 好像不太優?其實並不是的
可以比較CHC測試過的數據,"TR22 Classic"還是能名列前茅
![]() |
單看後輪側向剛性與輪重、TR22 Classic的剛性重量比還是不錯的,約與第五名的Taokas 相近 圖源:單車時代 |
大家也知道,小索的自我要求一向不低,即便是"入門的"TR22 Classic"還是要有不錯的剛性
只是………"TR22 零式"是非常特異的存在 ==> 既然是小索操刀設計就會各方面做到最好小索相信,這樣的產品定位是很明確的當然,若您覺得剛性重量來說沒差,那的確有很多入門的輪子可做選擇,車狂之家的產品也蠻多樣的
但……其實各大廠都是絞盡腦汁盡可能做出又輕剛性又好的輪子
![]() |
節錄:BICYCLE CLUB |
(註一)
在拿到Classic這顆花鼓的第一天,小索就針對重量、培林負載力、編成輪組的剛性做了比較![]() |
上圖為 零式;下圖為 Classic |
編成輪組的剛性測試條件是很明確,就是用一樣的框(TR22)、一樣的幅條(Aero424);兩者僅差花鼓,來做剛性的比較
在任何測試下就是要控制其它變因,所得的數據才有絕對意義連結:
扭轉剛性測試過程、側向剛性測試過程
不廢話了,直接表列數據,測試的過程可至上方連結找查
![]() |
各項數據零式都領先,尤其剛性數據差異更大 |
也因此 TR22 Classic最終定案用上較粗的幅條補足剛性上的不足 (除非車友體重很輕)
小索認為標準高點是好事而從扭轉剛性的測試結果相信也很清楚,Classic花鼓幅條交角接近切線,並不代表編成輪子的扭轉剛性就能多高對比之前測過的數據………算是中規中矩,因此小索才歸類為入門
有多少數據說多少話,不誇大
![]() |
備註:固定輪圈,在棘輪處施以扭力,讓其錯位1mm、2mm、3mm…… 同樣錯位值下(mm)所需施的力愈大(N),代表輪子扭轉剛性愈高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