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12日 星期二

關於胎壓的一點心得

從過年期間新車組好後就一直在騎碟煞車

星期一 至 五 在家踩台

假日就外騎(大多單日100-200km)

若是要問對於這台碟煞車的感想如何?小索可以簡單的兩個字總結: "Monster"~~~~它實在太快了!!

其實看體重計的數字與平日在家踩台的功率就能知道現在離競賽狀態還差的老遠,遠不如前幾年的水平

但就靠這"Monster",硬是能讓我在100-200km的獨騎中用更快的速度且稍高的功率完騎,體感還更不費力

3/19獨騎200km,均速33.1km/h;
當然這很吃風向,不過這均速是以往小索不曾達到過的

小索很清楚這並不是因為碟煞的關係;原來呀……這就是"全能空力車"該有的性能表現

OK,扯遠了詳細的心得分享爾後再作介紹~~~~

================================================================

回到開頭的主題<胎壓的一點心得>

常有車友問小索說,胎壓要打多少?關於這個問題之前有分享過:"框"體有個上限值,"胎"體也有個容許範圍

只要選定的胎壓在兩者間即可,要高要低隨個人喜好做調整

https://good886mylove.blogspot.com/2021/03/50psi.html

至於講到"個人喜好":在身體可以容許的範圍內,我是盡量打到上限;當然今天路線有爬坡就是上限、純平路會低些、若都是下坡可以放更低  ("個人喜好",僅供參考)

坦白說我並不是個敏感的人,但是要我打75psi爬坡;只要一"抽車"還是可以明顯感覺出跟100psi的差異;重拖…軟…發力不直接……等等等之類的


而實際的心得體驗:

這星期六 前輪胎壓110psi騎了 133km,爬昇1239m的路線,整個騎乘與抽車的感覺是非常好的,功率、均速都還不錯,回家還覺得游刃有餘

星期日 120km,爬昇890m的路線,今天騎就覺得路感似乎比較舒適,而爬坡抽車似乎也軟軟的,當下看時間還不錯只想拼速度並沒多想

而出發時的體感與功率跟昨日相差無幾,但到家後卻累到不行(當然也無法排除是前一天的疲勞積纍),好幾個小時才發現前胎壓變75.5psi(原來是我前一晚亂搞,胎又開始漏氣,出門前又未檢查);難怪抽車覺得軟軟的,還真不是錯覺

那75.5PSI的胎壓行不行?小索會直接跟您說:100%不建議(當然東西是您自己的,想怎麼做不是我能控制~~~坦白說我也不是個乖乖牌,也是喜歡胡搞亂搞;不過標示之外搞壞就要自己認賠)

用的外胎是:米其林 Power competition 23c胎壓的標示範圍需在87-116psi間,已經低於最小容許值

小索想了又想,是米其林標示的比較保守嗎?
我查了一下跟 Power competition 23c 同樣尺寸的,Pelli P Zero race 26c(對的,這兩條胎真實尺寸是一樣的)胎壓的容許值也大同小異!

近幾年有些廠商一再提倡低胎壓的好處
小索也用其官方建議的網頁計算了一下建議的胎壓是多少? 
最下面還有個免責聲明@SRAM
67psi 行嗎?完全不建議呀!
原因一、低於實際外胎的容許值
原因二、低胎壓抽車時會有種軟Q感,這實際是一種力的損耗(該損耗是功率計無法呈現的)
原因二、胎壓對框體是一種保護,過低的胎壓糟遇路面的坑洞,會增加爆框的風險


後記:
廠商為了推銷自己的產品總是會有許多行銷方法
小索的身份同時是業者、也是玩家,尚能理解做出來的東西就要想辦法販售的心情

但是更負責的態度是要跟消費大眾講的清楚明白,不應只是一味的好話說盡甚至過度渲染
即便是業配要能更為公正的去評測一個產品,才是大眾所樂見的

最後要強調的是:低胎壓不是不可,若你的車架、輪子硬到一個不行,最終也只能透過輪胎來做減震;但胎也是需要跟著加大;很多人騎車只是要騎著開心快樂,並不是要拼速度,各有各的喜好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