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5日 星期四

如何提升輪子扭轉剛性-花鼓的選擇與編法的探討

在介紹之前可以看一下這篇.輪子的扭轉剛性

後輪的轉動:人踩動大盤,透過鏈條拉動鎖在花鼓上的飛輪;連帶花鼓轉動,透過幅條拉動輪圈

所以花鼓幅條決定了扭轉剛性

幅條用的多扭轉剛性就強(廢話),重量也會跟著變重,這不是我們想要的,有沒有不增加幅條數提升扭轉剛性的方法呢? 有的


 上圖為24H 2交叉編法,外圈為輪圈,內圈為花鼓耳,紅色線為傳動側的一支幅條


把幅條在花鼓的起始點 與 花鼓中心 做一連線 (虛色黑線),可得一夾角,夾角成90度是最完美的狀態

若不能理解為何90度是最完美的,可以想像打開(關閉)一個鐵門,要怎麼施力才是最省力的
就是施力與門板成90度垂直施力點距離門軸愈遠愈好



今天把一個花鼓耳放大,該角度就會趨進90度
但是,這花鼓也太大了,要做到這麼大,相信重量也重到沒人想用





其實花鼓耳只要放大些,而鑽孔盡可能做兩孔集中,自然耳不用太大,角度也可以快速的趨進於90度




基本的講解完畢,回到第一張圖,幅條的拉力可以分出三個分力
一、垂直分力
二、水平分力:水平分力直接跟花鼓軸心平行,在圖中看不見(不懂意思的話,請看這篇:為何前輪的側向剛性比後輪好)
三、X分力:(X分力) 乘上 (輪框的ERD/2),剛好就等於 (扭轉分量) 乘上 (花鼓PCD/2)=花鼓拉動輪圈的扭矩(力矩)

所以當輪框、花鼓、編法決定時,求出的X分力,直接與扭矩成正比


X分力愈大即可以正向的提升輪子的扭轉剛性


花鼓耳加大鑽孔做兩孔集中,就是提升輪子扭轉剛性的最好方法,而且只要增加一些些花鼓的重量;若您了解這點就不會一昧的追求輕量化的花鼓

講了這麼多,也大概知道什麼編法對後輪是好的

所以為了達到好的驅動剛性,後輪就是兩花鼓耳用上最多的交叉編法


除非除非,你的傳動耳特別的大(Neutron Ultra)



除非除非你的驅動幅條比較多
好把,其實夾角有點大,看來還有很多改善的空間





講個例外的,MAVIC ELITE、SR、SLS……
傳動側放射狀,非傳動側2X
有沒有注意到,幅條用的很粗

















你或許沒注意到,它的框是偏心框(增加非傳動側幅條張力)









你肯定沒注意到,夾角相當大,根本90度了(要不然為何傻傻的把耳做大,讓花鼓變重)




講個失敗的例子 


看起來跟MAVIC的花鼓編法好像





轉過來一看,原來是天殺的地雷,幅條用這麼細,張力還不到100kg,當然也不是偏心框
所以~~~~也改款了!!

2015年10月1日 星期四

後花鼓比較 DTSwiss 240s, Bitex R13 彎頭式

一般來說挑花鼓我會注重幾點:
一、耐用度;不能有致命的問題,否則後續的維修會很麻煩,也是個額外的成本支出

二、幾合;幾合影響到編起來輪組的剛性,在高框輪子上或許沒什影響,但低框的輪子就很要求

三、負重;培林的大小,太小不耐撞;撞壞了會有明顯的顆粒感

四、維修方便性;比方換培林換料是否方便

五、價格


今天拿很多人用的DTSwiss 240S 彎頭式跟 我用了許久的 BITEX R13來比較



一、棘爪的穩定度:

花鼓會故障,很多情況是棘爪回彈力不足(通常是用久了、淋雨不清理,導致生鏽),踩踏時有很大的金屬咬合聲,嚴重時甚至會空轉

DT 的棘爪咬合系統 官方叫做 Ratchet System
運做的機制如下



這東西的穩定性理論上是很好的,不過它有個最大的缺點就是齒比的密度 = 20°
公路車的齒比較重,所以影響不大;但登山車齒比輕,當變速或空轉再接合時,比較容易有踩空的感覺


齒比改密18 to 36T造成崩牙(希望是個案)




而BITEX是傳統3爪變形成6爪

傳統提供回彈力道的彈圈


新增齒爪下的一個彈簧

兩種機制來提供棘爪的回彈


有別於Novatec, campagnolo僅有一個彈圈來的更穩定、耐用


六爪專利,分為兩組作動,可以提升齒比咬合密度= 7.5°



 二、幾合
上一篇文章中有介紹,前輪的側向剛性比後輪好
原因就出在後花鼓右側有搭載飛輪
http://good886mylove.blogspot.tw/2015/09/blog-post_22.html

因為受限,所以特別要求ー中心到右耳的距離要盡可能的寬
(這個值從14-18mm我都看過,後花鼓很重要,要挑也不要挑到最差的)

由下圖可見,Bitex這個值是略寬於DT (16.5:16.2mm = 1.85%)


妙的是DTSwiss的原廠網站本來有載明花鼓的幾合,後來反而拿掉了(原因……)






左右耳PCD的大小分別是:
DT 240s           45/45mm
BITEX R13     38.5/50.5mm
耳距是:
DT 240s           33.8/16.2mm
BITEX R13     38.3/16.5mm

互有勝負



三、負重
負重跟培林的尺寸與軸心的粗細有關
所用的培林同為6802-2RS,6902-2RS各兩顆,也代表軸心粗細同為15mm;兩者打平
查詢動態負載力為12.8KN≈1300kg


而重量上來說,BITEX R13比DT240S來的輕一些約10g







四、維修方便性

DT的花鼓要拆到看見棘輪,號稱不用工具(就用力往外拔)
不過就我的經驗,有的很好拆,有的卻很難拔開


而BITEX是傳統的2支5mm內六角板手即可轉開(若有需要再多準備一支10mm)
工具是一般五金行都買的到的

若是要拆培林的話
DTSwiss的花鼓本體右側的培林需要有個殊工具把環移除,培林才拆的下來
而BITEX的不用,就準備一般拆裝培林的工具即可


五、價格

基本的比較完了就來講實際面,DT的牌子很大所以賣你很貴
同樣的,BITEX近期也說我賣的太便宜,要求我提高價格……

其實兩家都台製的,但是價差卻好幾倍
值不值那個$$$$,各位看官就自行評估了!!


之後再介紹我手上的兩款花鼓,幾合更優於DT與BITEX花鼓

玩家會推薦你CP值高的東西,而商人會叫你買利潤高的東西
















2015年9月22日 星期二

為何前輪的側向剛性比後輪好

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絕大部份輪組的前輪側向剛性都比後輪好
即便是有的前輪的幅條比較少,甚至是有的輪組前框高比較低

這其實跟幅條走的角度有很大的關係,下面來圖解
首先來看前輪的部份(以下請忽略比例上的問題)



這是一個公路車700c的輪框,框高34mm,下面是前花鼓
耳至耳(F to F)的距離是70mm
紅線是幅條


因為是前花鼓,所以中心至左右耳的距離相同為70/2=35mm
單究花鼓而言碟形深度愈深,側向剛性愈好 (可以想像成是三角形的底,底愈寬愈穩)




為何叫做碟(Dish),因為像個盤子






其實就是幅條的夾角要大,側向剛性就好
當框高更高時,夾角也會加大



依照夾角可以推得另一種說法就是側向分力
下圖幅條張力為100kgf ,垂直分力為99.17kgf
側向分力為12.86kgf
垂直分力愈大,輪子的縱向剛性愈好(就是承受車+人的體重)
側向分力愈大,輪子的側向剛性愈好(當車身歪斜時,比方說過彎,就要有好的側向剛性)



另一側的幅條張力當然也是100kgf,因為公路車的前花鼓是完全對襯不分左右的(碟剎的例外)
 




前輪的情況看完了,我們來看後輪的
框一樣是34mm高,後花鼓要搭載飛輪
所以花鼓的中心位置(藍色虛線),"並不在左右耳的中心點"
該花鼓中心至左右耳的(Center to Left flange/Center to Left flange)的距離是33.8/16.2mm
紅線是幅條



先看後輪右側的幅條:張力拉比較高為120kgf ,推算得垂直分力為119.49kgf
側向分力為7.07kgf





輪框需編在花鼓的中心(就是所謂的正心),所以右側的幅條產生的側向分力與左側幅條產生的側向分力"相等"




由側向分力可以反推回垂直分力為57.27kgf,而幅條的張力為57.84kgf



OK,回到我們的主題來;為何前輪的側向剛性比後輪好
我們把前輪每一支幅條產生的側向分力加乘起來為:12.86*20=257.2kgf(假設前輪為20孔)
而後輪的每一支幅條產生的側向分力加乘起來為:7.07*24=169.68kgf(假設後輪為24孔)
即便後輪的右側幅條張力比較高用的幅條比較多,所得的側向分力仍有不小的差距

當然輪子的側向剛性牽扯很多,比方輪框重量、寬高度,幅條用的數量、形狀,甚至是編法
還有很多方法改善後輪側向剛性的不足,有機會再說~~~~~~

提外話一下:
後輪左右側幅條的張力比57.84/120 = 48.2%
該值的求得只跟花鼓幾合輪框編法有關當這三者決定時,即可推算出張力比
跟你用的幅條外型粗細材質是完全無關的






2015年8月23日 星期日

輪子的扭轉剛性

輪子的扭轉剛性
























上圖是後輪的轉動結構,發力產生力矩(Toruqe),帶動輪框做轉動(Rotation angle)

人踩動大盤,透過鏈條拉動鎖在花鼓上的飛輪;花鼓轉動,透過幅條拉動輪圈

最完美的情況是:一發力,輪框就跟著轉,不會有任何的延遲與力量損耗
當然不會這麼完美,畢竟輪框與花鼓間是由幅條跟鋁頭接起來
所以伴演著傳動的幅條與花鼓有絕對的關係



量測扭轉剛性的方法如上圖

固定住花鼓的棘輪處
反向施一去設法轉動輪圈
當施的力愈大輪圈錯動d就愈大


PS:一個700c輪圈的週長是 1987mm 所以~5.5mm 是錯動 1°



2015年7月19日 星期日

輪子的側向剛性

輪子的側向剛性-指的是輪子的側向承受力
相當然爾輪框愈硬,幅條數量愈多,愈粗
側向承受力也就愈高


一般測試輪組的側向剛性的方法:Force是施力,量測d變型量




以框高約33mm的700c前輪為例
幅條的張力若是100kgf,則可產生12.86kgf的側向分量


但是當你的輪框用的輕,寬度愈窄,幅條愈少
那編輪的準度與材料的選擇上就相對重要(花鼓,幅條,輪圈)
正常來說前輪的側向剛性都比後輪來的好

跟據經驗側向剛性不好的輪子容易偏擺
(您手上的輪子是否後輪比較容易偏擺呢?)
最嚴重的情況下連抽車都會磨到剎車皮

輕量的鋁框"後輪"要有好的側向剛性是個很高的難題
目前看過最好的就是用上"中空"碳幅條的MAVIC R-SYS
因為它"粗",所以即便張力極低,也有很好的支撐性
這個概念就像我們的車架(五通)為何愈做愈粗愈抽愈薄!
這樣才能兼顧輕量化與剛性






2015年7月2日 星期四

異音查修



客人的輪子說有異音

說平路與抽車會有ㄅㄧㄚㄅㄧㄚ的聲音

拿到車子就先裝上訓練台踩,側向推輪框;都沒有聲音


好吧,只能上路試騎

試了2天70km x2,只有在一次上坡抽車有ㄅㄧㄚㄅㄧㄚ的聲音
想再複製卻再也試不出來


今天本想交件的,靈機一動拆一下棘輪座來看看
一拆發現有問題

 

很油,不過這是正常的,用過一定會這樣



擦掉後才發現,有兩釘螺絲凸起;造成棘輪座底部磨出一圈來
其中有一顆卡鋁屑,換掉




上油裝回去,搞定

我想上述就是聲音的來源,請客人再試試




















PS:提供回彈的鋼線非常細,久了很不妙

提外話一下,有些花鼓我是不會用的,雖然它很輕(可以有比較好的賣相)
但是有比重量更重要的東西



幾合圖

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