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日 星期五

傳統的開口框(Clincher)改裝無內胎(Tubeless)是否可行?

前些日子有位車友帶了一組開口框來改裝無內胎
剛好這也可能會是某些車友的疑問,小索這就小聊一下


下圖就是傳統的開口(Open,Clincher)框體

而這就是無內胎(Tubeless)框體

這兩個框有一個共同的特色,都是無背孔;就是輪框內部沒有幅條孔,可搭配無內胎完成一個氣密空間;最大的好處是:不用黏貼無內胎的襯帶

很多人會誤以為無背孔的框體是不是就代表著無內胎的框體??不是這麼區分的
MAVIC、Fulcrum、Campagnolo從很早前它們的框體就是無背孔的;但廠商也不會說是無內胎的框體
同一年份的跑零、因應框體不同而有2種版本 Clincher & 2-Way Fit

兩都框體最大的區別在於,無內胎的框體會有個讓胎唇安置的位置(小索簡稱:扣胎位)
若您用的是無內胎框體,理論上當外胎已經正確在"扣胎位"上,此時胎壓即便降為零,胎唇的位置也不會移動(當然這只是理想狀態,實際也是有可能移動,牽扯的原因很多;框的設計,胎唇的厚度、大小………)

但若用的是開口框體,那胎壓為零時,毫無疑問胎唇會直接往中間跑

胎唇與框邊沒法緊密結合,若此時你用的是無內胎,那最嚴重的情況就是,內部的氣體會瞬間洩光

看到這我想大家已經清楚,無內胎框、與開口胎框的最大差異,就是扣胎位的設計不同
無內胎框可以讓外胎即更在低胎壓時胎唇的位置也不會輕易移動,可實現低胎壓騎行
即便破胎時也因洩氣的速度慢些而較為安全
=========================================================================
OK,那回到最開頭,我就是想土炮,行不行?
我就是只有開口框、直接裝無內胎,行不行?

說真的,其實小索在最早期安裝無內胎也是一般的開口框來改裝;就小索個人的經驗,胎打的起來,使用時胎壓要足夠,看來是還真能騎

但每次聽到類似漏氣的聲音,我都會很緊張;反觀若裝在無內胎的框體上,我都是一直騎繼續聽看看漏氣的聲音有沒有消失~~~~2者在安全上的差異還頗大的
=========================================================================
若問我,爾後會不會只有無內胎的框體能選呢?其實從新出來的產品就能知道了
無內胎的框體又可向下相容於開口框,廠商要開發新輪子實在沒理由不支援無內胎

很多人會問說,我只用開口胎,不需要無內胎的框,我怕不好裝胎
我要裝胎時用手隨便扳一下就上去的開口框
(PS: 無內胎框體尺寸要設計的很精準,在裝胎上通常會比開口框來的困難)

事情都是一體兩面的,隨意就能安裝;代表沒氣時胎也很容易就脫框
外胎脫框的下場,有經歷過的人應該很清楚吧


最後總結一下:
無內胎框體代表著就是高更的安全性
若硬要拿開口框改裝可自行試試,但在外面被刺破開始洩氣時就要非常小心!!!

2020年9月11日 星期五

公路車無內胎的氣密性

 最近裝了幾款市面上的公路車無內胎,小索這做個簡單的氣密性比較


Schwalbe pro one addix TLE 25c ~ 245g


Vittoria Corsa speed 23c TLR ~ 220g

 (PS: 這條胎出有點久,現在已有2.0版本)


MAXXIS high road Tubeless 25C ~ 290g



Continential GP5000TL 25C ~ 300g


將這四條胎裝上輪子後,在未灌補胎液的情況下,檢查胎的氣密狀態


Schwalbe pro one addix TLE

仔細觀察胎唇與框邊是會洩氣的、胎的側邊也有些洩氣狀態

新款的pro one addix氣密性不如舊款的pro one來的好


Vittoria Corsa speed  TLR 

不僅胎唇與框邊會洩氣的、整條胎的側邊都有洩氣狀況;就是TT專用胎



MAXXIS high road tubeless

完全無洩氣情況


Continential GP5000TL

完全無洩氣情況


看到這,是不是有人嚇到了,像corsa speed洩氣這麼嚴重,那還能用嗎?
當然可以,上述都是小索有實際使用過的胎
只要用對補胎液,絕大部份的洩氣都可以補填補起來
(當然我也有碰過新品也完全補不起來的胎,這種當然就不能用)

下圖就是小索灌入補胎液後,花時間順過整條胎(corsa speed)再檢查氣密狀態
仔細觀察可發現,僅正面的胎皮跟側邊的縫細有些微的洩氣,與一開始相比改善不少,要上路使用是沒有問題的

或許有看官會問:既然補胎液都補的起來,小索你跟我們提這個用意??
1. 補胎液雖填的起來,實際上代表著也是一種耗損;據以往經驗來看,若胎的氣密愈差,補胎液的用量就愈大,更快需要重新填充

2. 即便像 high road、GP5000TL 這種氣密很優異的胎,原廠還是建議灌補胎液


最後簡單做個比較

氣密性: High road = GP5000TL > pro one > corsa speed


防刺力: High road > GP5000TL > pro one > corsa speed


舒適性:corsa speed > GP5000TL = High road  > pro one

(純個人感受,當然無內胎的舒適性還是比丁基膠內胎的開口胎與管胎來的優異許多)


滾動阻力:corsa speed < GP5000TL< pro one < High road

(滾阻數據的評分是引用國外的測試來推算;我個人是沒有太明顯的阻力差異感受)


耐磨度:High road > GP5000TL > pro one < corsa speed

(high road 極耐磨,後輪從1/22裝到現在,訓練台里程1897.7km,外騎里程6004.89km總計已近7900km;而這條胎目前還在使用中)


品質:說到胎的品質,小索本想給GP5000TL與high road最高分的,但GP5000TL一路用來碰到一些瑕疵的問題,比方之前有提過的胎不圓


還有碰過一條整圈漏氣的……


訓練台用側邊會胎裂

對的,GP5000TL不能在訓練台上用;但high road就沒這問題!

所以單就胎的品質,小索還是給maxxis high road最高分(至少我裝了超過30條還沒碰過有問題的)

但……high road胎有點大;打氣要多花點心思,這是我比較苦惱的地方!

相對於GP5000TL難裝,但就非常好打氣


上述是小索的一點心得,也歡迎大家說說您用過的無內胎

或許有許多好胎我這遺漏了也不一定

2020年8月5日 星期三

無內胎-Tubelss 內補方法

小索從第一次使用公路車無內胎到現在至今已快五年!
無內胎的優缺點之前有提過許多次,可以從舊有的文章中查找

今天要講的是無內胎補胎的方法,這提供的補胎方式不是指用補胎液,而是用傳統貼補胎片的方式

在路上騎行難免會碰到破胎的時候,一般我們使用開口胎若碰到破胎不是當下更換內胎就是把內胎拉出來貼補胎片

內胎貼補胎片

而無內胎若是碰到破胎的情況,因為內部有預灌補胎液,通常的情況下補胎液可以阻止不斷洩氣的狀況,胎壓是低了些還是能回家的!
當然氣會洩到什麼程度,跟你破的洞大小、形狀、位置、胎壓……都有直接關係
破胎噴補胎液

若真的不行就是無內胎氣嘴拔掉、直接塞條內胎,也是能回家

那回到家後這條胎是不是就半殘,像管胎破了一樣雖然補胎液補的起來但是沒法打太高的胎壓??
其實這就是無內胎的一個好處,只要把胎拆下,從內側去貼補胎片,爾後可以照打高壓
如果你是像小索一樣常常打高壓出門,那以下這招你一定要學學!
=========================================================================
首先找出破胎的位置,必要時用油漆筆標示

輪胎洩氣拆下,胎要往中間擠,讓胎從扣胎處退下,否則胎是挖不出來的


用挖胎棒將胎挖出來


因為長久使用補胎液、氣嘴處恐有堵住的狀況
若在洩氣時發現速度有些慢,可順便做氣嘴孔的清理


打磨破胎處,可用低號數的砂紙(100)、挫刀…之類的
打磨前

打磨後

上膠前先用油漆筆標示破胎位置

上膠後放置一段時間到表面呈半乾燥的狀態再貼補胎片(依小索這次補胎的記錄是靜置3min)

貼好後用挖胎棒壓實

很多時候這時候補胎片還是沒法貼牢,小索這提供一個方法
把胎裝上內胎,用內胎的壓力直接壓牢補胎片
當然若你補的好的話,這步可以省了,只是小索不希望有任何意外發生

補胎片上的塑膠片若不撕掉的話,後續使用上可能會卡一些補胎液(雖然影響不大)
要撕掉的話從中間對折,再由中心向外撕除;這時也可順便檢查補胎片有沒有貼牢
從中間對折,再由中心向外撕除

彎折胎,檢查貼合狀態


到此步驟胎就補好了,就裝胎打氣測試補胎處有無漏氣狀態
可用肥皂水檢查,千萬不要把整個輪子浸到水裡面
確定沒問題就灌補胎液,安心上路~~~~


仔細看,其實破的洞並不大,理論上補胎液就補的起來了!
當天淋雨急著回家,倒還真沒注意到胎破,隔天出門才發現的
既然看到就補吧,一牢永逸~~~~~

2020年6月10日 星期三

從Fulcrum racing zero(跑零)的維修,來看看陶瓷軸承這東西

最近不約而同的碰到三組跑零來做維修(真不虧是國民輪組)
一組是斷幅條、其餘二組是軸承磨損

斷幅條小事,處理上也不麻煩,只是特規件單價高
因為新冠病毒歐洲疫情頗嚴重,很多料件無法來台灣,目前只有紅色幅條有貨
那就用吧!直接升級跑零競技版~~



跑零競技版
廢話不多說,進入正題:另外二組軸承磨損的跑零有個共同的狀況,滾動起來有輕微的震動,外加一些雜音;想當然爾就是軸承的問題
眾所周知,跑零是陶瓷軸承,基本上小索對這東西印象很糟~~~貴而且不耐用,效果也有限
但fulcrum、campagnolo的陶瓷軸承倒是有很不錯的耐用度,今天依我的理解來分析一下原因為何!

下圖是一般花鼓採用的深溝滾珠軸承的構造:(如DTSwiss、MAVIC、ZIPP…都是用此軸承)
今天我們只看外圈+內圈+保持器+滾動體(珠子)
Campagnolo(Fulcurm)、shimano是少數用滾珠(散珠)式的軸承

下圖是小索從跑零拆出來的,由上至下:外圈(環) + 內圈 (環)+ (滾動體-珠子+保持器)

有沒有像???
覺得不像的沒關係,我們合體比較看看,這有像了吧!(其實更像角接觸軸承)
所謂的陶瓷軸承是只有(滾動體-珠子)才是陶瓷的,內、外圈還是鋼材

許多用陶瓷軸承的廠商會宣稱說陶瓷的硬度比鋼材高許多,陶瓷軸承可以更耐用……陶瓷珠真圓度很高,所以很滑順……但依小索的經驗來看正好相反
花鼓中的軸承是屬於低轉速且常有衝擊的狀況發生,拿較硬的陶瓷去撞較軟的鋼材就好像鋼飛輪片鎖在鋁棘輪座上,一定會有咬痕的!

回到拆解的跑零軸承,我們仔細觀察一下內、外環與珠子的狀態
第一組輪的內外環……小索更換後,珠子續延用

第二組輪的外環
第二組輪的內環

第二組輪的陶瓷珠
依目測的結果來看,陶瓷珠看來是沒有明顯損傷;但內、外環是有可見的鏽蝕與碰傷的痕跡
呼應小索之前所說,拿硬的去碰軟的東西一定會有傷的
碰傷了而且滾起來哄哄哄,我想稱不上滑順

但上述這2組有鏽蝕與碰傷,合理的推斷它損壞的原因是進水與軸承間隙未調整而持續使用造成的,這就傾向於人為造成的損壞
fulcrum、campagnolo的陶瓷軸承在小索觀察下是有不錯的耐用度的;若不是都丟著不管,其實不容易有損傷的,甚至是這種情況下你要繼續用,似乎也不會發生大問題,只是滾起來哄哄哄會讓人一整個心情很差~~~

OK,上述的是人為問題,那一般我們消費者拿花鼓去改裝陶瓷軸承是否可行?
小索的經驗談:最好不要,Why?

改裝的目的不外乎就是要能更為耐用或是有更高的效率,今天就來分析一下

我們先講耐用與否?
耐用牽扯到軸承的尺寸或說是軸承內珠子的尺寸與數量

我們再重新比較一下這張圖
左側的公規的6903軸承,珠子數:11顆
右側是跑零的軸承,珠子數:13顆
2軸承珠子的尺寸小索查到的資料來看是一樣大的
若只是單看軸承珠子數跟珠子尺寸,跑零的軸承理應負重能力更好才是(珠子數較多)

而事實上一般花鼓用的軸承比公規6903更小顆,我們拿DTSwiss 240s公版花鼓來看
前花鼓軸承是6802+6802;後花鼓(本體)2顆軸承是6802+6902
實際表列一下,大家會比較清楚差異
這也是小索認為一般花鼓去改裝陶瓷軸承不耐用的原因
對比fulcrum、campagnolo的軸承,一般花鼓軸承內的珠子數量、尺寸小了些!

當然上述只是我的個人看法,目前不乏許多大廠都標配陶瓷軸承
或許有其它什麼技術已克服了先天尺寸不足的問題!!

如DTSwiss SINC 陶瓷技術
@DTSwiss
Specialized roval搭CeramicSpeed 軸承
@Roval

那更換陶瓷軸承是否能有更高的效率?(口語話就是:好會滾、轉不停……)
其實這問題早在2013就有答案
FrictionFacts(磨擦事實) - 專門研究自行車上傳動系統的阻力差異,比方大導輪,陶瓷軸承、鏈條潤滑……也給出了精確的數據

文中指出:陶瓷珠不一定比鋼珠好、二者幾乎沒差別;密封蓋與潤滑油品的選用更為重要
@Bikerader
不過該公司(單位)在2016年已被CeramicSpeed收購,CeramicSpeed將自身產品與FrictionFacts研究數據結合在一起

推出三種軸承潤滑油品;其中TT+track Greases
乾燥環境下,限短距離使用極低阻力 ;使用過後就需重新上油潤滑
其實也是間接告訴消費者,用上滑順的油品可以有極低的阻力,但相對也是不耐用的
@CeramicSpeed 三種油品的使用條件、特性
講到這,最後做個總結:
1. 有需要為了性能去改裝陶瓷軸承嗎?
陶瓷珠的性能並沒有比鋼珠來的好,真正影響軸承阻力絕大部份的原因是密封蓋與內部使用的油品;密封蓋拆掉與用上滑順的油品可降低阻力,但連帶的可能使軸承壽命下降

2. Fulcrum/campagnolo 的陶瓷軸承耐用度如何? 
小索的經驗是耐用度很好,前提之下是要定期的檢查保養(隨時巡一下預壓有沒有跑掉,淋大雨後拆開看有沒有進水的狀況)

3. 一般花鼓用的深溝滾珠軸承有需要保養嗎?
像MAVIC、DTSwiss、Zipp………用的軸承都是公規的深溝滾珠軸承;這東西好找也不貴,若有傷的情況下,清理上油也不會回復至全新的狀態,拆掉換新其實是較簡單的做法
當然若你的軸承是改裝過的高級品或是特規品當然不可能隨便就換掉
那通常官方會有相關的保養方式可供參考,比如:CeramicSpeed,照著做即可:

4. 用上滑順油品的軸承能省去多少的瓦數?
就小索看到的數據大約就是1-2W左右,說真的我是懷疑真有差這麼多??

這邊來比較一下:
軸承的構造是鋼珠在鋼軌內滾動,內徑15mm;而外胎是橡膠在柏油路上滾動,胎徑~6700mm
同樣轉一圈,兩者行走的距離差異~45倍

其實要減少阻力,你該換的是低阻力的胎;這東西差異非常大
下圖中對比 馬牌 GP5000 與 GatorHardshell,一條胎的功率差異是9.5W;
一台車要裝二條,所以是9.5*2=19W
當然Gator Hardshell也不是一無事處,可以看到它是一條防刺力非常好的胎
其實東西都是看人用的,一體兩面,有好就有壞;把優缺點挑明講清楚、不要過度吹捧
若你追求就是輪子空轉轉不停的愉悅感,說真的也沒什麼不行;騎車嘛、自己開心就好,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