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有位車友在網路上看到一編文章在探討 PR1400, PRC1400 差異?
車友就這篇文章詢問小索的意見,仔細看了一遍之後,發現文中有許多細項值得深入探討
當然該車友有疑慮,其它車友也可能有疑慮,今天就把它一一點出
光看名稱 PR1400,PRC1400,僅差一個字母,會覺得兩者非常接近
但是連到DT官網仔細看一下輪組的全名就會發現有所不同之處
其實這兩組輪子用的框、花鼓、連幅條都不同,只是剛好部份名稱接近,而讓人混淆
說 PR1400 改成 PRC1400 這個曲解可深了,根本不一樣的東西
![]() |
+1,+20,+15,+20%,改了什麼直接用數據告訴你 |
PR1400的幅條是較粗的全Aerocomp,而新推出的PRC1400 是Aerocomp 混合 最輕最扁的Aerolite
![]() |
圖源:DT官網 |
如同小索以往所述,輪組是一個系統性的東西,應以編成輪組後去做性能評估,而不能只看單一材料的特性
在花鼓、幅條、框體都不同的情況下,會有合適的組合搭配
![]() |
DT 240s 公版花鼓 |
2018 SPLINE 陽極後切削,做出陰陽變化,外型也較為圓滑;其實改進的不只有外觀
在幾合上做了優化,將花鼓中心至右耳的距離從15.3mm +0.8mm 改為 16.1mm
宣稱可增加 15%後輪側向剛性-->改進剛性重量比,是輪組許多重要性能指標的其中一項
(剛性的增加指的是RC 38 SPLINE 改成 PRC 1400 SPLINE 35)
但這顆新款SPLINE花鼓僅用在DT的廠輪上,DT並沒有針對公版品240s做修改
輪組廠的角度來看,需要對輪子的性能、耐用度做保証,修正了SPLINE花鼓進而提升側向剛性
但若以
花鼓廠供應商的觀點來看,僅需保証花鼓是耐用的,編輪者買回去編輪,輪子的剛性是否符合需求,是編輪者需要負責的並非花鼓廠,所以公版花鼓240s的設計就原封不動
DTSwiss DICUT® DT最高端的車輪技術
說實在話太多了,直接看廠商的報價,也知道什麼是比較頂級的
最後來看一下,新款DICUT花鼓的設計方向
2016 Giant SLR0 21孔 2vs1編法
2017 SOLE 零式 24孔 2vs1編法 (左右耳加大)
2018 DTSwiss ARC1100 DICUT 24孔 2vs1編法 (左右耳加大)
雖然小索不曾與它廠設計師有過交流,但原來彼此的想法是相似的
看來這一年走來方向是對的
上述這些資料google一下都找的到,小索深刻的體認到,寫一篇文章真的需要用心、需要多花些時間
但這顆新款SPLINE花鼓僅用在DT的廠輪上,DT並沒有針對公版品240s做修改
輪組廠的角度來看,需要對輪子的性能、耐用度做保証,修正了SPLINE花鼓進而提升側向剛性
但若以
花鼓廠供應商的觀點來看,僅需保証花鼓是耐用的,編輪者買回去編輪,輪子的剛性是否符合需求,是編輪者需要負責的並非花鼓廠,所以公版花鼓240s的設計就原封不動
DTSwiss DICUT® DT最高端的車輪技術
![]() |
外觀上,三種花鼓有所不同;圖源:DT官網 |
小索比較DICUT 與SPLINE花鼓異點如下:
DT NAIL Head spoke只用在DICUT系列的輪子上,就能得知級數不同
說DT採用DICUT花鼓繞了一圈後,又回到市售公版花鼓的設計方向,這真是天大的誤解了
點入官網一看,多出了一系列新的DICUT輪組直接在最上面說實在話太多了,直接看廠商的報價,也知道什麼是比較頂級的
![]() |
同樣都是2018年新產品,DICUT,硬是比SPLINE多出400eu |
![]() |
由左至右:GIANT SLR0,SOLE 零式,DTSwiss ARC1100 DICUT |
2017 SOLE 零式 24孔 2vs1編法 (左右耳加大)
2018 DTSwiss ARC1100 DICUT 24孔 2vs1編法 (左右耳加大)
雖然小索不曾與它廠設計師有過交流,但原來彼此的想法是相似的
看來這一年走來方向是對的
上述這些資料google一下都找的到,小索深刻的體認到,寫一篇文章真的需要用心、需要多花些時間
我的文章代表著我做事的細心與態度~~~追根究底,一點都不隨便
Dear 小索:
回覆刪除最近原廠有特價PRC1400,有點心動。
所以依您來看,他這組輪的性能是否跟一級鋁框PR1400是雷同的? 又或是更高一階?
根據您的資料,PR1400前側剛45,後側剛47.85,扭剛110
如果數據是雷同的,我想個人會偏好碳框,可否給點意見
主要是為了武嶺盃跟KOM再找一組爬坡輪,謝謝!
謝謝!